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评估报告----陈仁在协会年度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|
编辑日期:2020-1-14
来源:
浏览次数:2786 |
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评估报告
各位领导、同行下午好。非常荣幸受邀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撰写优秀评估报告。同时我也诚惶诚恐,撰写一份优秀评估报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精深和广博的知识,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努力的付出。我自身也在不断的摸索中,抛砖引玉,愿提供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,供大家批评指正。
在进入主题之前,我先插入一个小故事。二战期间,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,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情况,分析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。然而统计学家Abraham Wald 力排众议,指出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。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,很难有机会返航,然而这部分数据被大家所忽略了。事实证明Wald是对的,这是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理论。它告诉我们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。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,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,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。回到我们报告的本身,并不是认真撰写报告就一定是优秀,关键是撰写报告的人。就像摄影一样,并不是相机前面的镜头最主要,而是相机后面的头脑更关键。
时间在工作之外。优秀报告的第一个关键保障就是时间。当今社会,讲究高收益、高效率。基本没有哪个评估公司的估价师整天研究如何撰写评估报告的,绝大多数都是以做项目为主。目前评估报告的社会认可度不高,收费很低,数量却不少,这就决定了估价师需要快速出具大量报告。谁也不会自己为难自己,细扣每个细节。工作时间疲于应付现场查勘和编写报告,谁还会字斟句酌和技术创新。因此想要完善报告,使其更加优秀,那只有在下班之后,细细构思,好好理解,一步步的修改。
因此不要盲目拷贝估价报告的“模板”。知识有的是结构性的,有的是非结构性的。报告框架的传播是比较简单的,因为它是结构性的。但是报告中涉及的各类分析是没法拷贝的,需要有悟性、有能力,还要有积极的思想。这里所说的思想包括思考、反省、探索、研究、总结等等。屡次不反省、思考,没有积极的思想和举动,报告的质量则很难提升。
大家早已习惯了需求拉动型的思维惯性,在估价行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当今,何不尝试从供给侧就进行改革。纵观历史,适者生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法则。以美国为例,房地产估价行业已有百年历史。我们坚信行业不会消失,但会变革,困难是暂时的,只有适应了改革的浪潮才能生存,才能发展。愿我的一些浅显看法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,共同完善评估报告的撰写。
|